2010年10月1日

Gresham's Law 格雷欣法则 Matthew Effect 马太效应

Matthew Effect   马太效应,指好的愈好,坏的愈坏,多的愈多,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。名字来自于《圣经・马太福音》中的一则寓言。在《圣经・新约》的"马太福音"第二十五章中有这么说道:"凡有的,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;没有的,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。"社会学家从中引申出了"马太效应"这一概念,用以描述社会生活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。因为这与经济学家们经常挂在嘴边的"二八理论"有相同之处,所以有必要详细看看这个故事的。
   《圣经》(和合本)中是这样讲这个故事的:天国又好比一个人要往外国去,就叫了仆人来,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。 按着各人的才干,给他们银子。一个给了五千,一个给了二千,一个给了一千。就往外国去了。 那领五千的,随即拿去做买卖,另外赚了五千。那领二千的,也照样另赚了二千。但那领一千的,去掘开地,把主人的银子埋藏了。
过了许久,那些仆人的主人来了,和他们算账。
那领五千银子的,又带着那另外的五千来,说,主阿,你交给我五千银子,请看,我又赚了五千。主人说,好,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。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,我把许多事派你管理。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。
那领二千的也来说,主阿,你交给我二千银子,请看,我又赚了二千。主人说,好,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。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,我把许多事派你管理。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。
那领一千的,也来说,主阿,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,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,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。我就害怕,去把你的一千银子埋藏在地里。请看,你的原银在这里。主人回答说,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,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,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。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,到我来的时候,可以连本带利收回。夺过他这一千来,给那有一万的。
因为凡有的,还要加给他,叫他有余。没有的,连他所有的,也要夺过来。
把这无用的仆人丢在外面黑暗里,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。
   马太效应揭示了一个不断增长个人和企业资源的需求原理,关系到个人的成功和生活幸福,是影响企业发展和个人成功的一个重要法则。
 
Gresham's Law   格雷欣法则。这是个经济学家们非常熟悉的定律,概括讲就是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,即劣币驱逐良币。来自400多年前英国经济学家格雷欣发现的一种有趣现象,即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,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(良币),必然退出流通――它们被收藏、熔化或被输出国外;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(劣币)则充斥市场。人们称之为格雷欣法则,亦称之为劣币驱逐良币规律。
   远在在古罗马时代,人们就已经习惯从金银钱币上切下一角,这就意味着货币的价值含量小了。但别人很快就觉察到货币越变越轻,于是就把足值的金银货币积存起来,专门用那些不足值的货币。为控制这一现象的蔓延,政府发行了带锯齿货币,足值货币的边缘都有细小的沟槽。如果货币边缘的沟槽被挫平,人们就知道这枚货币被动过手脚。
   在接下来的铸币大规模流通时代,在银和金同为本位货币的情况下,一国要为金币和银币之间规定价值比率,并按照这一比率无限制地自由买卖金银,金币和银币可以同时流通。由于金和银本身的价值是变动的,这种金属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动与两者兑换比率相对保持不变产生了"劣币驱逐良币"的现象,使复本位制无法实现。
   同样,当今的纸币流通中也有这种现象,比如大家都会把肮脏、破损的纸币或者不方便存放的镍币尽快花出去,而留下整齐和干净的货币。再比如乘公交时,规矩排队者总是被挤得东倒西歪,几趟车也上不去,而不守次序的人倒常常能够捷足先登,这也是"列币驱逐良币"的表现。
   如果还是不太理解的话,可以看看火车站的报摊,那些销售量大的,肯定是那些大量刊登黄色新闻等媚俗内容,用很多煽动性文字吸引你眼球的低俗报纸等传媒,而严肃的高级报纸的关注者往往很少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

2025年的第一篇

世事变化无常,谁能想到! 各行各业公司在 “裁员滚滚”,晋升渠道关闭[苦涩]合约期真的很重要,可以说时运太重要了  祸福相依,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命运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! 可能就差那么几天 境遇天差地别!不同企业的待遇也是差别非常大 导致不同的人境况不一样 不可一言而足! 借用人家...